那么這里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,就是商標注冊,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,阿里,騰訊都有上萬的商標,這些商標,對于保護他們企業(yè)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,但是并不是他們想注冊就能注冊下來的,商標注冊的風險就在于此。所以大家對于一些什么商標注冊包過啊,可以留心點,不要上當喔。談到商標包過,就是不負責任的。因為商標局不是誰家的。
決定商標注冊成功與否的因素是什么?
能否成功,并不是什么人說了算的,也不是代理機構說了算的!我們?nèi)藶槟茏龅降闹挥性谏虡松暾埱皺z索,預判風險,及時調(diào)整。
1)決定因素:《商標法》。
商標法明文規(guī)定了一些不能注冊的情形,如:商標法第十條,第十一條、第十二條,都將不得注冊的情形清楚羅列。
2)《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》。
《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》供商標局、商標評審委員會、商標審查協(xié)作中心的全體審查人員在商標審查及商標案件審理時執(zhí)行。商標局商標審查員對商標顯著性、近似商標的判斷均以此為依據(jù)。
3)商標查詢盲期。
在提交商標注冊申請后,商標局的工作人員會進行形式審查,符合條件的商標便會被錄入到數(shù)據(jù)庫中。但全國各地申請的商標量巨大,而等申請的商標被錄入系統(tǒng)公示出來,可能已經(jīng)是提交申請3—4個月之后了。這3—4個月的時間就稱為盲查期。
盲查期就像一團迷霧,里面不知道堆積了多少無法被查詢的商標。所以在你提交申請的時候,可能有一大批和你申請同樣商標的商標早已經(jīng)進入了盲查期這團迷霧當中,而你卻無從得知。而最終能被錄入系統(tǒng)的只能是申請時間最早的那個商標,其余的都將無法通過實質(zhì)審查。
4)審核員的主觀因素。
審查員的信息面、認知角度、個人思維角度差異等主觀因素決定了同一案件會有不同的審查結果。
對于提高商標注冊成功率的一些建議:
1、商標申請前一定一定要查詢。
在商標查詢時,對于查詢到的結果,是要和申請人的商標進行近似比對的。在比對的過程中,對于兩個商標近似不近似,并沒有絕對的標準,只有概率上的判斷。尤其是圖形商標的近似度,判斷的差異性更大。最終結果由審查員裁定。
2、盡量避免較多元素一起申請,組合商標分開注冊。
根據(jù)小編多年的經(jīng)驗來看,所有的不同元素在獨立審核之后,如果只有一部分近似,那么商標申請整體都會被駁回。對于那些含有多種元素的商標,大家不妨單個元素分開申請。
3、注冊商標的時候盡量不要想著傍名牌。
很大一部分企業(yè)注冊商標的時候都是想著與該行業(yè)的標桿品牌起一個相似的名字,其實并非不可取,但是必須要聽取代理人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想法來定名字,切勿盲目莽為。在商標審查案例中,一般企業(yè)家都不太懂得近似的說法。比如企業(yè)家認為“新百倫”和“百倫”是不近似的,但這偏偏又是近似的。如果屆時能聽從代理人的意見,那么這風險就可以避免了。
4、注冊商標切勿貪小便宜。
注冊商標首要條件是要選擇好商標代理公司,而不是一味低價。幾百元的代理費獲得代理人常年積累的專業(yè)知識及經(jīng)驗你難道認為不值嗎?假如你選擇低價格的注冊,一年多后收到的是駁回通知書,那么不算你對這個商標經(jīng)營所產(chǎn)生的經(jīng)費,光算這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(jīng)是不可彌補的了。